一线抗疫群体心理健康防护建议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一线抗疫群体心理健康防护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宋巍 李欢欢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量医务人员、解放军官兵奋战一线。如此高压力环境下,一线抗疫群体的心理健康对战胜疫情至关重要。
当前疫情防控过程中一线抗疫群体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一线抗疫群体的身心健康。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恐惧、疑病等,严重和极端心理问题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替代性创伤、自杀等。这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影响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特殊时期对于一线工作者心身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是此次“战疫”的重中之重。
及时调研,建立高效合理的轮岗制度
第一,实地调研与大数据分析融合,以科学方式安排轮岗制度。通过对一线工作者的问卷调研;同时,分析全国重点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接诊情况、治疗方式等相关数据,明确工作中安排调配不合理之处,从而进行调配。
第二,在医院或医院周围设立专门的定点休息区,可协调宾馆、酒店等,节省救援人员通勤的时间和体力,且利于集中管理,避免感染和疫情扩散。
第三,为不能回家的救援者、隔离区医务人员等设立专门的亲友通话时间。亲友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可能出现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降低严重心理问题发生的风险。
线上线下配合,向一线抗疫群体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第一,进行预防性团辅,帮助一线医务工作者正确理解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第二,在重点收治医院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24小时轮班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分级管理机制,重点对出现严重或极端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对于症状较轻的个体可以采取团辅等集中援助方法。
第三,开展线上咨询,通过网络和电话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同时,对一些潜在的、或者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记录备案,及时报送当地有关负责人,加强监护与帮助,以免发生极端事件。
第四,定期监测一线抗疫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线上定时监控。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可能出现严重或极端心理问题的个体,重点关注。
第五,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积极开展互助督导模式,提倡劳逸结合,使得心理咨询工作者助人同时保证自身健康。
加强引导,积极推动一线抗战群体开展自我调节
第一,出现不良情绪懂得及时宣泄。一线抗疫群体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出现的,如低落、烦躁、失眠等状况。而当负面情绪过度积累,影响到自己或他人的正常生活或者身心健康时,需要引起重视且能够主动通过线上或线下等方式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根据所处环境不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跳绳、俯卧撑、瑜伽等。
第三,掌握放松技术,通过学习一些正念法、肌肉渐进放松法、着陆技术等来达到放松身心、宣泄不良情绪的目的。
第四,转移注意力。尽量不要在非工作时间仍旧持续关注疫情,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家庭生活中,陪伴父母配偶和孩子,开展一些家庭室内活动;也可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带来积极的心理状态。
文字/宋巍 李欢欢
图片/网络
设计/李琛
出品/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官方订阅号
「人大人心」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哟